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大士爺廟是嘉義縣的三級古蹟之一,因老舊、地震影響,歷經十年剛修復完工,而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普渡祭典,則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,相當熱鬧。
大士爺廟是嘉義縣的三級古蹟之一,因老舊、地震影響,歷經十年剛修復完工,而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普渡祭典,則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,相當熱鬧。
大士爺廟大士爺廟 民雄大士爺廟是全台唯一供奉大士爺為主神的廟宇,相傳大士爺原是鬼王,頭上長角、青面獠牙,長相十分嚇人,並統率陰間孤魂野鬼,後來被觀音菩薩所降伏,改稱為大士爺;每年農曆七月,陰間孤魂野鬼到陽間接受普渡時,大士爺也跟著出巡維持秩序,普渡完畢後,也由大士爺帶回陰間。  另有一種傳說是,大士爺原是觀音大士,為了普渡眾生脫離苦海,或者降妖除魔,隨時隨地可以變幻成不同形體。  「大士爺廟」係於西元1905年毀於大地震、1923年以「慈濟寺」之名重建,到了1985年則被列為三級古蹟,後來因老舊、地震影響,修復工程延宕了十年才完成。  修復完工的大士爺,不僅是原貌重修,其主要樑柱及石材,還保有舊「慶誠宮」、「開漳聖王」及「開台尊王」等廟,可看出它歷經數次的整修,而中間門上方的木雕窗櫺,則是相當罕見的十八層地獄圖像。  另外,為保留曾遭二次大戰砲彈波及,特別將「彈片」插入樑柱的景象保存下來,並就放置在廟內的右側,供民眾察看。
民雄大士爺廟年度盛事,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舉行的普渡祭典,除進行繽紛踩街大巡遊為祭典暖身外,常結合藝品美展、社區祈福晚會、放水燈及嘉年華音樂祭等活動,重頭戲則是最後一天的大士昇天祈福晚會,均湧入大批人潮膜拜。
民雄鄉先民於清初由大陸的福建、廣東兩省移民而來,當時瘟疫盛行,先民求醫無門,為避禍求福訧建廟祭拜;因此本廟創建於清順治年間,距今三百餘年,目前巳列入三級古蹟。  但在民國前五年,因七級大地震,廟宇整個傾圮毀壞,於民國十二年地方信眾集資復建,並將香火鼎盛的大士爺廟、慶誠宮、開漳聖王廟、開台聖王廟等四座主神合祀,但當時日本人巳佔據台灣,在皇民化的政策下,不准以原名大士爺廟復建,鄉民為完成復建心願,遂用慈濟寺之名,但坊間老少則仍以大士爺廟稱之,直到民國七十四年,由何木通先生提議,七十六年六月正名為大士爺廟。
  大士爺的由來,據說清朝的嘉慶皇帝遊台灣到打貓郊外,見有一筆架山,他說:有豎筆架出帝王,倒筆架出大士。言畢然出現一大士跪地謝恩,因此尊他為大士爺,嘉慶皇帝並借宿廟內,待其回京後便派遣著名建廟師傳,並御賜建廟資材修建廟宇。
  每逢七月普渡,盛況空前,牲禮祭拜,演戲謝神,善士信徒,必到廟內進香,巳成為民雄地區鄉民盛事。


歷史沿革:相傳乾隆年間,北港泉州人與民雄漳州人因誤會引起爭鬥,雙方死傷甚多,事後協議,以普渡方式,慰祭亡魂,祀神鎮壓。事過不久,相傳嘉慶君遊臺灣曾於打貓(民雄)望筆架山曰:「有豎筆架出帝王,倒筆架出大士」言畢,彷彿一大士跪謝聖恩,地方人們尊其神為「大士爺」,並於嘉慶二年(1797年)醵金建廟供祀,嗣後歷年屢曾修葺,而呈今貌。 大士爺廟為三進建築,前殿屋飾華麗,山川殿前兩座石獅雕法犀利,神態逼真,堪稱為上品。正殿奉祀粉面大
士爺,兩璧山牆供奉十八羅漢,上為羅漢修行中苦練景緻,下為證道成仙層次井然。後殿為三開間建築,正間奉祀天上聖母,配祀城隍爺、註生娘娘。上方懸有嘉慶帝於嘉慶丁卯年(1807年)敕掛的「慶誠宮」古匾,供桌上還存留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「慶誠宮」石爐。大木作為閩南式建築,左開間為功德堂,右開間為執事堂,其前棄置一長三尺、寬二尺、高二.五尺,道光十九年(1839年)的石爐,上刻「開彰聖王」字樣,還有道光十八年(1838年)的「開彰聖王建廟碑記」石碑一座,但任憑風吹雨打,無妥善維護。
 

現況紀錄:大士爺廟位於民雄鄉的市區中心,向東達民雄火車站,附近有中樂市場,南有民雄國小。廟與戲台中間隔有中樂路,週遭路邊多攤販,以水果攤為主。
廟內山川殿擺有一張大供桌,兩側過水廊下皆有窄門通往側院。正殿拜觀世音,,右側為開台聖王鄭成功,左為開彰聖母;後殿拜媽祖,右側配祀註生娘娘,左側配祀土地公。  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林美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